“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,许指导很清楚。”
“怎么申请产业项目补助?你去找许指导,他的讲解很靠谱。”
“我家门口的水泥路面,是许指导帮忙找人修平的,藤椅、电饭煲、煤气灶,都是许指导自掏腰包帮我添置的。”
……
“许指导”是谁?他就是浙江省台州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派驻三门县金山村的农村指导员许守胜。
金山村群山连绵,由6个自然村组成,全村767户2319人。许守胜接过驻村扶贫“接力棒”时,村里还有低保户31户、低保边缘户10户。
全面小康路上,一个也不能少——这是许守胜心中的坚定信念。他是“60后”,在临近退休时毅然选择为助力脱贫攻坚、支持乡村振兴再出发,许守胜说这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一直想做并会始终坚持做下去的事。
许守胜上岗之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加入村两委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组,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,并主动认领5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。

许守胜(左一)拜访慰问97岁高龄村民朱春凤(中)
“落脚点在村,着力点在民。”许守胜把家安在金山村,每天步履不停、走村串户,不是奔走在拜访群众的路上,就是忙着找寻解决问题的良方。
他有一本厚厚的驻村笔记,上面写得密密麻麻,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,有困难群众走访情况,还有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思路举措……
通过努力,许守胜很快熟知了村情、融入了村民,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许守胜(左一)拜访慰问村民,探讨产业扶贫事宜
扶贫,贵在精准。驻村后,许守胜因地制宜、因户施策,结合三门县扶贫办开展“一户一增收”产业扶贫行动的政策,找准产业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受益的结合点,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宜种则种、宜养则养。他帮助身体有疾病的村民朱美琴办理手续,认养了3只小羊;又与村民朱小顺签订“帮扶信用协议”,垫付5000元为他购入2头猪仔、48只鸡苗……目前,金山村41户困难群众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。
“许指导经常出钱出力帮扶大家,在村民中有口皆碑。”金山村党委书记朱金玉深有感触地说道,“他注重‘造血式’扶贫,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种植养殖项目,找准增收致富路子,大家都很感激他。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发展观光农业,争取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。”
扶贫,更要扶志。在许守胜看来,贫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安于贫穷。金山村有一名中年村民,本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,却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。许守胜得知后,先后为他联系了保安、搬运工、包装工等岗位,但他都觉得不合适。许守胜并没有放弃,多次找机会鼓励他自食其力,又多方面了解他的爱好,最终与他达成一致,帮他开了一家便利店。在体会到靠自己努力赚到钱的成就感后,这位村民激发了把生意做得更好的动力。
扶志还要扶智。在帮扶过程中,许守胜特别关注困难群众子女的成长。村里一位小男孩的父母有精神疾病,家境困难,他内向又自卑。许守胜买了球鞋和生活用品去看望他时,他深深地鞠躬感谢。许守胜扶起他鼓励道:“孩子,你好好学习、自强不息,就是对我最好的‘谢礼’!”
许守胜是台州市局(公司)派驻农村诸多干部的缩影。近年来,台州市局(公司)已向19个结对帮扶村派驻农村指导员或第一书记,通过党建引路、产业铺路等方式,助力结对帮扶村脱贫致富。农村指导员、驻村第一书记……他们工作岗位不同,却都有着一样的积极行动,扎根农村、默默耕耘,共同为助力脱贫攻坚、支持乡村振兴努力奋斗。
“每一片充满希望的原野都是一锄头一锄头开垦出来的,需要数年如一日的热情与汗水浇灌。”许守胜坚定地说,“脱贫摘帽是新的起点,我要心沉到底、腿跑到位,与农民兄弟在新征程上撸起袖子加油干,带领大家将金山村变成真正的‘金山’,与大家共迎‘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’的美好未来!”
编辑:张晓燕